高山不同于高原。高山一般是指一定區域范圍內海拔相對較高的山,而不是光看絕對海拔,一般是指離平地的高度,正常情況下離平地500米以上即可為高山。高山出品好茶是由其特殊的氣候、土壤等因素所決定的。
(1)、高山多云霧的環境,云霧能夠很好的過濾出穿透能力更強的紅黃顏色的光線,茶葉得到更高比例的紅黃光線的照射,從而使茶樹芽葉中的氨基酸、葉綠素的含量明顯增加;且高山的云霧及森林樹木的阻擋,茶樹接受光照時間短,強度低,漫射光多,這樣有利于茶葉中含氮化合物,諸如葉綠素、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。因此高山云霧茶葉更有營養。
(2)、高山空氣和土壤的濕度高,從而使茶樹芽葉光合作用形成的糖類化合物縮合困難,纖維素不易形成,茶樹新銷可在較長時期內保持鮮嫩而不易粗老。在這種情況下,對茶葉的色澤、香氣、滋味、嫩度的提高,特別是對綠茶品質的改善,十分有利。太平猴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(如下圖)。

高海拔生長茶樹的茶芽通常生長到了10厘米的長度還能保持其鮮嫩卷曲。

用同樣的土壤將同樣的茶樹移栽到低海拔,茶芽長到5厘米就已經攤開老化了。
然而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。所謂高山出好茶,是與平地相比而言的并非是山越高,茶越好。對主要高山名茶產地的調查表明,這些茶山大都集中在離地高400-800米之間。海拔超過800米以上,由于氣溫偏低,往往茶樹生長受阻,且易受白星病危害。而且過高海拔的高山茶樹極易遭受霜凍的傷害,受凍的鮮葉往往無法制茶,即使勉強制成,由于有凍死組織的存在,其茶味也變得苦澀蓋過芳香。